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,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,本学期《数控多轴加工编程与操作》课程大胆创新,构建了“理实融合、虚实联动”的双融合教学模式,并配套实施“过程考核+终结考试”的多元评价体系。系列改革举措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、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,教学效果得到师生一致好评。
一、创新路径:打破理论实践“两张皮”
1.理实融合,取消“先讲后练”旧模式,课堂变身为“微型工厂”
教师以真实零件加工任务驱动教学,学生每学完3节理论课即登台答辩——讲解编程逻辑、操作流程并接受现场提问。“学生从‘低头记笔记’变成‘上台当老师’,知识掌握度显著提升。”


2.虚实联动,“模拟+实战”双保险。
学生先在数控仿真软件验证程序、预判风险,再进入车间实操。创新性推行“角色轮换制”,每组设安全员、监察员等岗位,轮岗中深化6S管理规范(整理、整顿、清扫、清洁、素养、安全)。


二、以赛促学:技能尖兵带动全员“闯关”
课程结束后,举办的“多轴加工技能竞赛”成为检验成果的舞台。通过限时编程、精度控制、工艺优化等比拼,激发学生的钻研热情与创新思维。竞赛不仅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,更通过榜样示范效应带动全专业形成“比学赶超”的良好氛围。


三、多维考核:过程与结果并重,激发自主学习力
考核评价体系摒弃“一考定终身”的传统模式,将过程考核(占40%)与终结性考试(占60%)相结合。过程考核涵盖课堂表现、答辩参与度、虚拟仿真成绩、角色任务完成度等指标,强调学习过程的持续性与主动性;终结性考试则通过综合编程任务与实操测试,检验学生知识整合与应用能力。双轨制考核倒逼学生从“被动学”转向“主动学”,自学能力显著提升。
四、多维提升:改革催生“三升三强”实效
自教学改革实施以来,课堂呈现出“三升三强”的积极变化:课堂活跃度飙升,学生互动率增长超50%;安全意识提升,设备操作规范达标率100%;作业精度突破:零件加工合格率达98%;效率提升,团队任务工期缩短30%;学习自觉性翻倍,课余自主学习时长增加2倍。
《数控多轴加工编程与操作》课程通过“理实融通、虚实协同、多元评价”的创新设计,成功构建了“学、练、评、改”一体化培养闭环,为智能制造领域输送了理论扎实、技能精湛的技术人才。未来,课程组将持续优化教学资源,深化产教融合,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。